生活垃圾分类“在农村也是很重要的

  发布时间:2024-09-23 01:38:0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全国首批百个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点,要求开展示范的县(市、区)要在2017年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并在半数以上乡镇进行全镇试点,两年内实现农村生活 。

近日,生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全国首批百个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垃圾要求开展示范的分类县(市、区)要在2017年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并在半数以上乡镇进行全镇试点,也重两年内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生活行政村,并在经费筹集、垃圾日常管理、分类宣传教育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农村切实解决垃圾分类的也重难题,另外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生活重要性在农村普及,使老百姓认识到了这一点,垃圾这样工作起来,分类效率更高。农村

生活垃圾分类“在农村也是很重要的

在政策的指引下,各地农村纷纷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营造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和上海市松江区两地的探索实践。

金华市金东区:为啥这里没苍蝇

“我们这,基本没苍蝇。”进村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镇六角塘村的村支书楼根洪拍着胸膛介绍。言语间,自信满满。记者决定夜宿村里,一则看看是否属实,二则探探底气何来。

在金东,六角塘算得上“明星村”,去年全国垃圾分类现场会时,这里是首个考察点。看完后,人人竖起了大拇指。这不到了今年,来村里学习的考察团就有600多批。

到了村里一转,记者发现,果然不同凡响。尽管各家房子造得普普通通,但房前屋后,清一色地整洁无比。村里马路上,难觅一只塑料袋。即便偶尔有个烟蒂,有团纸巾,看见的村民也会自觉弯腰捡起。而这种干净绝非表面文章,就算随便走进一条小胡同,同样如此。

最难能可贵的是,家家门口有两只垃圾桶,绿色装“可烂”,蓝色装“不可烂”。城里推动多年都难以奏效的垃圾分类,在农村可落地吗?记者沿路翻看了十多只垃圾桶,分类情况令人惊讶。

不过,这种好习惯在六角塘,其实时间也并不长。过去垃圾怎么收?楼根洪告诉记者,村头有个垃圾场,什么都往里面丢,保洁员负责将这些“大杂烩”打包后,统一运到镇里,再由乡镇转运到垃圾集中处理站。“那个垃圾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只要天气一热,简直臭气熏天,苍蝇叮满。”

2014年,金东区全面推广农村垃圾分类,提出“两次四分法”。简单说,就是让农户在家按“会烂”、“不会烂”对垃圾初次分类,再由村里聘请的保洁员上门收集,会烂的就地堆肥,不会烂的再分可卖、不可卖,前者交给供销社,后者按原来模式填埋或焚烧。

听听是不难,关键农民最怕烦。如同许多村,起初在六角塘,也是反对声一片:城里都搞不好,农民岂能分得清?在这种情绪的笼罩下,分类工作自然难以推进,效果可想而知。怎么办?楼根洪准备先从大环境入手。

一直以来,村里到处可见的杂物堆,是个“老大难”:像造完房子,沙土堆、废砖瓦舍不得丢;像很少派上用场的柴草堆,依然盘踞房前屋后;还有些人家散养鸡鸭,经常引发矛盾……统一思想后,村里决定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首先就从大扫除开始。

两个月内,村干部带动清扫垃圾,竟一下扫出了2000车。紧接着,村里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对村口进行景观提升,又建了个停车场,中心池塘边则造了六角亭、曲桥等,每家门前还添了花坛,由相应农户自行包干打理。一下,六角塘就换了新颜,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为了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六角塘还想出了不少好法子:首先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书记、主任、村监会主任领着党员带头干,每位党员再联系负责六七户人家,先把妇女动员起来;其次设立荣辱榜,每月各评三家先进和落后,上墙公示;第三,在村口设置巨大的笑脸墙,对每年分类最好的家庭进行表扬,户主还能享受免费旅游;最后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如果某家屡教不改,将不能享受村里各种福利。

“一开始确实有点不习惯,但时间长了,发现并没啥技术,习惯就好。”村民胡金素正出门倒垃圾。她说,在自家厨房,也有两只桶,剩菜剩饭、西瓜皮、玉米棒等丢一只,其它生活垃圾丢另一只。在村里散步,一位妇女还向记者展示了专门的垃圾分类微信群,100多位成员经常在群内讨论分类知识。

64岁的严志进是六角塘村的垃圾分拣员。到底各家分类如何?第二天清晨五点,记者跟着老严收垃圾,发现330户人家,几乎情况都非常好。“村民前端分得好,我的任务就可轻不少。”老严总结认为,之所以有如此大改观,关键就在村民从“要我分”变成了“我要分”。

采访中,记者问不少村民“垃圾分类后,带来啥好处”。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苍蝇、蚊子少了许多”,“为了更加健康”,“村庄整洁后,名气都变大,我们也有面子”,“大家素质普遍提高,增强了集体意识”……

86岁的独居老人贾香玉还说了个小细节:有位三岁小孩丢纸巾,发现放错垃圾桶后,重新又拣回去。这样的例子在六角塘不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少年,甚至从不搭手干家务的“大老爷们”,人人都自觉垃圾分类,就连参观游客也入乡随俗。

“而这些,就是六角塘村没苍蝇的原因。”楼根洪揭秘道。

上海市松江区:试点农村有机垃圾回收还田

针对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中有机成份较高的现状,上海市松江区管理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并大胆实践,首先选择在叶榭镇大庙村进行了“有机垃圾回收还田工程”试点,由镇统一发放“可还田垃圾”、“不可还田垃圾”两种颜色的收集桶,要求村民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由保洁员进行收集后,将有机垃圾就地投入专门建在田头的积肥池内。有机垃圾通过自然发酵,约半年后形成肥料用于还田,从而使全村生活垃圾量减量达七成,基本实现了有机垃圾处置资源化利用“不出村”。

2014年叶榭镇湿垃圾堆肥基地建立,该基地每天处理湿垃圾60吨,产出肥料品相好、肥效高,获得农场主、园林公司的欢迎,也实现了湿垃圾处置“不出镇”。通过叶榭镇湿垃圾处理模式实践,为松江区各街镇解决湿垃圾处理出路开创了先河。

2016年,在区、镇两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试点湿垃圾资源化处置,购置了日处置量为2吨的湿垃圾生化处理机,建成了泖港镇第一座村级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

目前,松江区建成积肥池336个,日处理湿垃圾89吨。各镇也分别建设有机垃圾生化处理站,全区湿垃圾日处置量由以往的40多吨提升到300多吨。

松江区的实践证明,农村地区有机垃圾回收还田工程,从源头减少了生活垃圾量,促进了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分类标准适合农村的就是最好的

生活垃圾分类,按什么标准分类是基础。从国内外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来看,大致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来分,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等;澳大利亚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分为塑料瓶类、可回收塑料、大型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等等。

以笔者生活的北京为例,街道上最常见的是摆两个分类垃圾桶: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居民小区里则会多一个“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好理解,可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呢?往往让人困惑,模棱两可。扔垃圾的人不知道扔在哪个桶,垃圾分类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的“两次四分法”就很通俗易懂,先让农户在家按“会烂”、“不会烂”对垃圾初次分类,再由村里聘请的保洁员上门收集,会烂的就地堆肥,不会烂的再分可卖、不可卖,前者交给供销社,后者按原来模式填埋或焚烧。这样的分类标准既可以让农户不需要进行任何额外的知识学习和记忆,就会简单分类,同时,会烂的就地堆肥实现了垃圾的就地资源化,符合农村实际。

按照今年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生活垃圾分类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上海市松江区的有机垃圾回收还田就是一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分类法,也是一个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的分类法。

标准定好了,事半功倍。生活垃圾分类在我国农村地区推行尚处于开始阶段,分类标准各地不同,但总的来说,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方法最重要,适合农村的分类标准就是最好的标准。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